《南京医科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以本为本 深化改革致力建设一流医学本科教育

   期次:第584期   作者:教务处副处长 季旻珺   查看:68   


  6月21日,教育部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本科教育会议,陈宝生部长在会议上作了题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的讲话,提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立命之本、发展之本,将“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为新时代的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国家推进健康中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大背景下,学校在“十三五”确立了争创一流、建设高水平研究性医科大学战略部署,既为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也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建设具有“南医”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实现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转型升级谋卓越”,应成为全校领导、师生的共同目标和追求。
  一、更新理念,创新一流本科教学以本为本,引领回归。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大学的本质属性,是大学的存在价值。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对高校来说,本科教育不是学科建设的支撑,其本身就是根本目的。回归科研和教学的相互平衡,促进学科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在大学内部形成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良好生态,是整体推进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的发展方向。
  立德树人,贯穿始终。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医学教育培养的是未来从事医学、生命科学、健康等与“人”密切相关的人才,担负着贡献健康中国和健康世界的重要使命,以德为先、立德树人理念需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建立优秀人才的筛选机制,科学地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提高医学人才的成才率。
  自主学习,循证评价。当今课堂教学改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了从“知识满堂灌”向“以问题和情境”为导向的学习转变,基于兴趣、引导、互动的自主学习、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应成为常态。
  全球视野,协同育人。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基础不够厚、口径不够宽、跨学科程度弱、国际视野不足,协调各方协同育人机制,在课堂教学方法、课程教材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学习评价及教学管理制度等多方面,融入跨学科教育理念,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整合教育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成长和更高地发展需要,提高全球岗位胜任能力。
  二、持续改革,不断提升教学内涵建设完善 “I-CARE”人才培养模式。“I-CARE”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生、教师和教学模式三个层面明确了要达成的核心培养目标和相应的举措。在学生层面,强调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师层面,强调教师启发、引导的重要性。在教学模式上,强调启发、互动式教学模式。
  优化基于“医教协同”的临床教学体系。通过附属医院、教学医院临床教学认证,重点强化临床教学规范、优化临床教学队伍、改善临床教学条件。加强临床教学质量监控,完善临床教师教学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临床教师年度教学业绩考核制度,提高教学业绩在医院科室、个人年度工作业绩中的比重。实施临床课程(群)负责人制度和临床教学激励计划,设立临床教师教学专项奖励和临床教师教授、副教授职称晋升特别推荐程序,建立一支相对稳定、动态调整、热心教学、甘于奉献的高水平临床教学队伍,切实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水平。
  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优化整合数字化自主学习平台,建设中、英文配套网络课程,推进多元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加强与国内外大学及社会教育机构合作共建与资源共享工作,形成征集、整合、交流、共建、共享的良性模式。加强医学模拟教育中心建设,建设基于网络化管理的、布局合理、机制灵活、开放共享的集临床技能考核和训练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
  优化教学激励与考核机制建设。将年度教学业绩考核与教师培训相结合,试点推行按效授薪,根据教师的职务、授课能力、受欢迎程度等适当拉开教师的授课薪酬。加强教师教育培训,落实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基本制度。建立课程(群)负责人制,将课程(群)建设作为学系(教研室)教学建设的着力点,明确学系(教研室)主任、课程(群)负责人、教学团队成员等各方责权利。
  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校上下不忘初心,坚守大学精神、坚守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大学的根与灵魂”,共同努力,创建南医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

南京医科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7797次访问,全刊已有802631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