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薛怀仁、刘芳:到西藏去,用青春赴一场五年之约

   期次:第581期   作者:蔡语晗 丁林林   查看:107   





  庄严的布达拉宫,雪岭横空,圣湖静谧;牧场牛羊,河谷青稞……这里,是西藏。
  2018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发布拉萨市针对在校毕业生的专招计划。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薛怀仁和2014级英语专业毕业生刘芳,看到这个通知,将于今年毕业的他们决定:去西藏。今年7月,他们将开始进行入藏岗前培训。
  “为蓝天白云,也为责任担当。”
  薛怀仁说,他报名的时候毫不犹豫。他一直想去西藏,想在那扎根,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也许有些理想主义,却满怀热血与憧憬。
  对刘芳来说,去西藏则是她的一场圆梦之旅。从小,她就想把中国所有的少数民族文化都体验一遍。西藏,她尤其想去,她的姑姑在那里生活。而作为一名党员,她愿意深入基层,尽自己所能,做出一份贡献。
  “去西藏工作?会不会太远了?会不会有高原反应?生活条件会不会很艰苦?”“你们有没有那么一个瞬间要放弃?”面对这些被很多人问过的问题,他俩坚定的说:“没有。”
  “既然做了选择,就不会再去多考虑其他问题。我们完全可以选择留在内地,但去西藏,是我们最终的决定。”薛怀仁没有选择留在老家淮安的工作机会,而选择了拉萨市人民医院。刘芳拒绝去了一家制药公司工作,选择做一名西藏的基层公务员。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对于西藏,两个人都提前做了功课。
  刘芳说,她了解拉萨,父母也一直都知道自己想去西藏,并且支持她的决定。“也找过朋友了解过情况,也自己搜索过在那里工作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这些外在的因素都是可以克服的。”薛怀仁乐观地说:“拉萨平均海拔3000多米,也就是六个半紫金山那么高吧。”
  但和刘芳相比,薛怀仁遇到的比较难的是,怎么劝爸妈理解并支持自己。“父母的顾虑和思念,我都可以理解。所以,我跟父母说,从拉萨飞南京,大概六小时,从机场到家,大概两个小时,一天就能来回,跟从南京回淮安差不多,也不远。现在通讯设备很完善,想家了,可以直接视频。”
  西藏到南京的距离,是3839.9公里问及有没有什么东西是去西藏一定要带的,薛怀仁说:“内外妇儿。”在西藏工作是不是会很艰苦?
  拉萨市2018年从区外专项招收非西藏生源高校毕业生计划中,明确指出:在江苏省招收乡镇公务员25名(公务员编制);医疗人才15名(事业编制)。医疗人才全部安排到拉萨市人民医院工作。这也就意味着,刚刚毕业的临床专业的薛怀仁可以直接进入三甲医院工作,英语专业毕业的刘芳将直接成为一名公务员。工作时间是五年,五年后,如果想要回来工作,无论是事业编制,还是公务员编制,都可以一起带回来。
  去西藏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机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尤其对于临床医生而言,会有更多手术的机会。每年会有50天左右带薪休假。也许,要克服的事情很多,但这五年一定也会让他们收获更多。
  “除了做好政策宣传、与家长沟通和与拉萨市委组织部的沟通工作,学校还将出台《南京医科大学关于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实施办法》,鼓励引导更多的南医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办的老师说。
  刘芳说,到了那里之后,一定要先做好本职工作,在基层好好服务当地群众。英语专业的她,想把在西藏的生活和西藏文化用英文记录,更好地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与特色。帮助藏族同胞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她说:高原缺氧,但不能缺精神,只要组织需要,她愿意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更多人。
  薛怀仁想象过他以后的工作日常:早上到科室,用藏语跟同事们打个招呼,然后开始查房。他想干外科,上手术,想成为一个主刀医生,可以独立手术。但是现在这个只是理想,要对病人负责,要一步步来,他很期待通过努力,自己可以独立手术那一天。
  五年,定是一道亮丽的藏地风景也许五年后,他们会带着宝贵的经历和回忆回到家乡,也许五年后,他们会继续留在那片土地上,过着他们憧憬中的藏地生活。
  刘芳说,自己很想在草原上骑马,住在藏包里,养一条藏獒。薛怀仁则想去过过西藏的慢生活。那日光充足、喝甜茶、和朋友聊聊天、日落而归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让他很向往。他还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他想认识一个像阿刁那样的姑娘,不为谈情说爱,只为了解她们的坚强与美好。
  想去那曲看看赛马;想去布达拉宫观摩一次朝圣,去喝一杯藏式甜茶;想去大昭寺感受藏式宗教的古寺风光……西藏,看似离我们很遥远,3839.9公里,但其实又很近。
  来自南医的他们,将在离现实遥远,又离梦想很近的地方,怀揣热血与干劲,用青春赴一场与西藏日光城的五年之约。

南京医科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0244次访问,全刊已有8016845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