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黄松明:医路坚守 医者仁心

   期次:第567期   作者:梅雪剑 史晓青 刘佳敏 潘怡慧   查看:123   




  初夏的广州路72号大街上,空气里氤氲着医院特有的气息。附属儿童医院大门隔绝了城市车水马龙的喧嚣,院内,孩子的哭笑是主旋律,伴有家长的心急,医务人员的忙碌。
  “你们是来找我的吧,我是黄松明。”
  “我也算是你们的老学长了,你们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黄松明老师的开场消除了我们来之前对“附属儿童医院院长”这个头衔的距离感。
  求学路 医路缘起问及选择医学道路的原因,黄松明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他的母亲是乡卫生院的一名妇产科医生,备受尊敬和仰慕。儿时他跟在母亲身边,走在乡间的路上,各行各业的人都会停下脚步,亲切地向他们打招呼,母亲礼貌地一一回应,以致一条很短的路走了很久。耳濡目染中,黄松明坚定了学医的信念。
  黄松明是江苏兴化人,1985年考入南京医学院(1993年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学习,1990年本科毕业,1995年重返校园攻读硕士学位,两年后转博,2000年毕业后在我校附属儿童医院工作至今。
  问及选择儿科专业的缘由,黄松明笑谈了一段往事:自己第一志愿原本是临床,由于自己高中时成绩优秀,又获得了优秀学生干部等一系列荣誉,当时负责招生的儿科系老师看到他的档案后,鼓励他进入人才稀缺的儿科专业。就这样,黄松明在老师的鼓励下走进了儿科的大门。
  进入儿科系后,黄松明潜心学习,最终以儿科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黄松明将学校里的课程比喻成七巧板,努力学习的同时,还要学会把知识拼成一个整体,灵活变换,融会贯通。另一方面,教材里每个知识点都是编写组精心挑选、反复琢磨的。黄松明提到自己编著儿科学教材的经历,教材中每段每句都尽可能删繁就简,最终能呈现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历经一众专家数次删减,都值得同学认真对待。
  1990年,本科毕业后黄松明被安排到苏州儿童医院学习。年轻医生普遍不受“待见”,家长更愿意寻助于主任医师。“论能力我是不及高年资医生,但我一有时间就去病房,和小孩玩,和大人聊,尽量细心地给他们解答关于专业知识的疑惑,不会的我就坦承我不清楚,然后我会去询问老师或是查资料,再去讲给他们。”如此,黄松明与家长们建立了信任,也获得了更真实的一手资料。
  从医路 医路风雨黄松明愈发喜欢儿科,是在工作后。
  儿科病种相对单一。孩子心地单纯,难受时会很认真地描述自己症状,没有丝毫隐瞒。儿科医生也都和善亲近,心态年轻。最重要的是,儿科医生治愈患儿后的那种欣慰和幸福是别的科室无法比拟的。
  “医生在一生的行医过程中,脑海里会有很多经典的案例,有一些遗憾缺憾,有一些成功喜悦。这些案例如果认真地总结,对性格的塑造、行医风格的养成、医学人格的升华,都是有帮助的。”一路走来,黄松明帮助了无数孩子,收获了无数笑脸,同时,也更加懂得做好儿科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对于敏感的医患关系,黄松明的观念很明确,医务工作者要从自身找原因。如果能为病人着想并且向病人解释清楚情况,很多矛盾都可以避免。为此黄松明举了自己行医生涯的例子。
  一次做肾穿刺活检术,由于机器的故障,肾穿没有成功。出于对孩子安全的考虑,黄松明并没有再次实行穿刺,而是向家长道歉并详细解释:为了孩子的健康,希望等孩子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息后,再实行穿刺。家属表示理解,并没有为难。“人心都是肉长的”,真诚做事,坦诚做人,在黄松明的医路生涯中,这是最基本的行医准则。
  疾病是医生与患者共同的敌人,医生的对立面永远都不是病人,也不是“医闹”,而是病魔。如果医患双方彼此信任和理解的话,大多数的矛盾应当都是可以避免的。
  院长路 医路领军“医院应该是一帮有共同价值理念的人聚在一起的地方,大家为着一个共同的事去做。”担任附属儿童医院院长至今,黄松明一点一点把医院打造成理想中的样子。“我是在把我认为一个好的医生、一个好的医院应该具有的理念,慢慢付诸实践。”
  多年的临床经验,黄松明充分认识到医、教、研这三者的不可分割性。“医术是今天,科研是明天,教育是后天。”成为院长,带着那份荣耀,也担起一份责任。着手调整医、教、研在考核、绩效分配、人事安排中的比重,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大家的观念,使得儿童医院多方面均衡发展,成长为优秀的大学综合型附属医院。
  谈起开放河西院区的点滴进展,黄松明如数家珍。4月19日,附属儿童医院河西院区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全面开启,医院顺利完成“重心西移”,启动“一院两区”模式。回顾河西院区建成开放的全过程,可谓旷日持久。2015年12月29日,开始试运行;2016年5月30日,门诊开放;10月30日,11个病区才由广州路院区开始迁移。
  一院之长,更像是一家之长。从院区附近逐步完善的配套公交设施,到大楼内部多彩的童趣装潢,从职工上班的两头奔波,到小患者及其家长的就诊体验。政府的指导,职工的意愿,患者的期许……黄松明力求多方兼顾。谈及院区现有的布置和未来的发展,黄院长难掩其骄傲,对于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又不掩其担忧。
  曾子每日三省其身,而黄松明则时刻把医院的发展记挂在心头:我们的科研素养是否在朝上走,我们的临床是否注重学科的发展,是否注重人才的培养,是否提高了病患的就诊感受?
  “未来一定是属于你们的”,黄松明对儿科的未来充满希望与期许,作为一院之长,黄松明希望未来的儿科医生们能够拥有以下品质:一是学习最重要,“学习是你安身立命的本钱”;二是诚实,“最基本的素质,同时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三是爱心,“没有爱心你做不了一个好的儿科医生,或者说你做不了一个好的医生”;四是细心,“儿科的病理说它简单是简单,如果说你不细心,它变化起来也很快”;五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体育锻炼,学会打理自己”;六是敬业,“要热爱自己的专业”;七是有正性的情绪,“碰到一件事情,从积极方面去看,还是从消极方面去看,实际上对你的影响很大”。
  “不知道是不是年龄大了,有点好为人师的感觉,”临别,黄松明打趣道,又反复叮咛,像是长辈对自己孩子的告别,“多参加些讲座,多看些书,对你未来的视角,未来的高度都很有好处。另外,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更加具有好奇心,积极向上。”
  黄松明如今的声誉来源于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以及患者对其的信任。时光悠悠,黄松明被孩子的单纯和与孩子们在一起的年轻心态给征服;岁月荏苒,从为病人下诊断,到为医院做决断,能站在生命的角度,常怀一个医生自身的信念,这便是医者仁心。
U

南京医科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757次访问,全刊已有803059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