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李沁恺:让马拉松和自己来一场对话

   期次:第535期   作者:生蓉 施盈   查看:54   




  “再这么搞下去,折寿妥妥的,现在耗得都是去年跑步攒出来的健康。”第一临床医学院2010级七年制的李沁恺正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实习,在外科实习的他曾发过这样的说说。他就是爱生活、爱运动、爱生命的南医大跑者。他参加了2014国际无锡马拉松赛,跑完了全程40公里,也参加了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均获得了较好的名次。“偶然的机会,我爱上了跑步”
  “真正喜欢上跑步大概也就一年时间,开始也就想着要减肥,后来天冷了,我加了一个QQ群,发现群里80%的人都跑过马拉松,甚至还有人跑过香港的100公里以及宁海50公里、越野赛等,瞬间就被吸引了。”
  李沁恺在讲到这段经历时很是开心,“很多人鼓励我,像我这样的身体状况,只要半年的科学训练就一定能跑,我就被拉上‘贼船’了。同样的,我还拉上了我们班两个同学一起报名了去年4月份的无锡国际马拉松。”
  跑友之间的关系很纯粹,他们会热情地教导他、指导他、教他购买装备、介绍比赛经验,这对他的跑步生涯都有很大的影响。娱乐精神,“酱油”到底决定参赛后李沁恺就按照训练表不停地训练。
  尽管临床实习很忙,但这丝毫不影响平时的跑步训练,“我们见习一般是下午4点结束,然后跑步跑到五六点回来吃饭,再去上自习,这样一天隔一天的跑不会感到累,也不会影响学习,反而能集中注意力,科学的训练带给我的利大于弊。”
  就这样,李沁恺在2013年12月中旬跑下了半程马拉松,2014年2月份的时候已经可以跑完25公里,3月份的时候搞定35公里。“我就知道离我的梦想不远啦,我和两个同学一起去参加了比赛,最后我们三人都完赛了,我也达到了自己4小时30分的目标。”
  现在跑步很热门,报名上海马拉松用了四个小时,“堪比学校的选修课”。“250万人抢3.5万个名额,如果说第一次参加无锡国际马拉松是为了证明自己,上海马拉松纯粹就是去感受比赛的气氛,以后还可以以跑步的名义去旅游。”
  谈到上马的比赛情况,李沁恺说道:“上马很high啊,3.5万人挤在外滩,听主持人激扬的发言,一起跑出去。沿途有各种各样不认识的人为你加油,感觉自己重新认识了这个城市。一起参赛的感觉很棒,尤其是冲向终点的那一刻。那种美妙的感觉恐怕也只有参赛的人才知道。”一双鞋,就能跑出去相比于其他锻炼身体的方式,李沁恺更热衷于跑步。“跑步最简单,不需要做过多的准备,穿上一双鞋,就能跑出去。”跑步不会受到环境、人数、时间的制约,很多人在工作后缺乏锻炼,都是因为没有时间,或者没有同伴一起锻炼,而跑步则不需要顾忌那么多,穿上一双鞋跑出去,沿途看一看自然风景,就算一个人也有了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时间。
  在他离开学校到达见习实习点后,团体锻炼活动越来越少,身体素质远远不如以前,而在他跑步后,基本没感冒,大肚子也没有了,身上的肥肉全都变成了肌肉,体力也越来越好,一天做几台手术也没有问题。
  这双鞋带给李沁恺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收获,跑步已经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一个人跑可以放松压力,可以思考问题,可以和朋友一起增进感情,这些都是他在跑步中的收获。有目标,有梦想“2014年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1200公里……”李沁恺在年初就定下了这个目标,如此庞大的数字,不禁怀疑要如何完成。“其实1200公里也没有那么难达成,我好多跑友都已经跑了3000多公里了,现在在实习,也没有办法向他们那样跑那么多。”
  他把1200公里分到12个月里,每个月跑100公里,每个星期跑25公里,一周大概跑三次就行,冲着他的目标,冲着他的梦想,他坚持了下来。
  跑步过程中无疑会受伤,尤其是马拉松长跑,这与跑步姿势、训练强度有关。“我一开始跑步姿势不对,第一次跑完30公里后歇了好几天,膝盖疼,尤其是由于大体重,长距离,鞋又不好,很容易把膝盖跑坏。”他建议跑马拉松的人,跑步距离要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增加,每次增加的距离不能超过10%。

南京医科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831次访问,全刊已有8108971次访问